根源历史的伤痕,电子支付在德国碰壁
当世界上所有银行、科技巨擎、新创公司都想方设法抢进电子支付市场,先进国家如丹麦政府甚至誓言今年就要全面实现无纸化交易,你可能无法想像,德国这个世界科技老大,竟然不甩无纸化趋势,就是爱用现金,德国几乎八成的交易都是来自现金,消费者持有的现金是美国人的两倍。
为何德国人爱用现金?一个原因是比较容易记帐,他们只要看一眼皮包里的钱,就知道自己大概剩多少钱。另外一个原因是,德国人喜欢现金,只是反映他们重视隐私的性格,电子支付无法保障做到这一点。
还有部分原因来自德国的货币历史。德国在 1923 年历经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德国于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物价飙涨一兆倍,一条面包要价 4,280 亿马克、一公斤奶油要六万亿马克。德国还须以贬值的帝国马克负担沈重的战争赔款。
雇主必须要在早上上班到一半时,拿洗衣篮去装现金发薪水,雇主还要给员工时间去买生活必需品,因为钱随时都会贬值。人们还会把纸币拿去当壁纸,当加热炉的燃料,风筝。二战之后这种状况再度上演,希特勒为了打仗,疯狂印钞票,又透过严格的价格控制与暴力威胁抑制通膨。
战后盟军有效地进行薪资与物价控制,但愈来愈多的经济活动移到黑市。1948 年盟军在占领区进行货币改革,德国人被迫将现金换成新发行的德国马克,十元帝国马克只能换一元德国马克,个人存款等于蒸发了 90%。
但是新货币让囤积的货物重新回到商店,平息黑市影响,被视为是德国战后经济复兴的艰困但必须的步骤。后来,德国马克变成东西两国人民的骄傲,东德人也可以拿毫无价值的东德货币 ostmark 一比一兑换德国马克。2002 年全面换成欧元,德国人或多或少有点惊讶。
研究人员发现,这一段通货膨胀的记忆仍深深烙印在德国人心中,那些经历过金融危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存现金,而不是把钱放银行。纽约联准会经济学家发现,一个经历过高通膨的国家,人民对美元的需求会上升,持续至少一整个世代。且像是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人是现金的重度使用者,也是根基于货币不稳定与金融危机历史。
报导指出,德国人也不是偏爱现金,他们使用现金是因为他们厌恶欠债,德语的债务是 Schulden,来自罪恶 Schuld。德国人债务水平很低,他们讨厌房贷,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是发达国家中,购房率最低的国家。
2011 年只有 33% 的德国人有信用卡,且当中很多都表示不习惯用信用卡,2013 年只有 18% 的支付是透过信用卡,相比法国的 50% 与英国的 59%。
一个再强盛的国家都有他不堪回首的过去,德国人讨厌欠债,也可解释为他们骨子里对未来的不信任感,德国商人总是对未来感到悲观。过去的历史让德国人害怕未来,意外成为这个国家使用新科技的最大阻碍。
(首图来源:Flickr/Paul Townsend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