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洪水翻出“历史欠账”就迟了
原标题:等洪水翻出“历史欠账”就迟了
科技的发展的确壮大了人类的力量,但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与自然规律相对抗,人类又何曾赢过?近些年来,来自自然的反噬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顺应规律因势利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让城市真正宜居。
针对武汉投巨资建排水系统,但依然“看海”的问题,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相关负责人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解释。除超强厄尔尼诺带来的特殊天气外,武汉历史上就是一块沼泽地,地势很低,排水条件差,过去受经济条件制约,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
总结起来,就是先天不足,后天也没能补齐,遇到特殊天气,“看海”就成了必然。近些年来,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应该说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可在暴雨的冲刷之下,被光鲜所掩盖的短板逐渐暴露了出来。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讲,人口的集聚和城区的扩张,确实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但也不能忘了适应城市所依托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相协调,有抵御天灾的能力,城市才能真正使人安居。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发展思路的问题,是承认人的局限性,适度地与自然相妥协,还是置规律于不顾,过分相信“人定胜天”。就拿武汉来说,相比十几年前,城区建设面积迅速扩张,人口也迅速增长,仅2015年净流入人口就高达230万。人口的增加就意味着住房需求的增加,建房修路必然会对地貌产生影响,本就先天不足的排水体系则会因为地表硬化变得更加脆弱。隐患不会因为城市外表光鲜就自然而然地消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以灾难的形式出现,让这片曾经的沼泽地露出凶相。
1998年的那场洪水,包括近些年来各地“看海”的景象,都是自然在给城市的规划者、管理者发出警示,如果对速度和规模过于执着,发展的成绩很可能因为灾难降临而大打折扣。不光是武汉,任何一地的发展都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律,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将更多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到弥补“先天不足”上。像城市管廊的建设,堤坝河滩的修整,确实会占用资源,很可能拖缓城市扩张的速度,但从长远来看,就像房屋要有稳固的地基一样。
其实不光建设城市这样,无论江河湖海山川平原,人类在任何区域的活动都要与自然打交道,也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森林不是说砍就砍的,湖泊不是说填就填的,矿山也不是说挖就挖的,科技的发展的确壮大了人类的力量,但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与自然规律相对抗,人类又何曾赢过?近些年来,应该说对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强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自自然的反噬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顺应规律因势利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让城市真正宜居。
从一些地方面对洪涝灾害时的景象来看,尚且不用提更高层次的发展,眼下的历史欠账就已经够多了。但愿这场洪涝灾难,也能让更多的“局外人”明白,与其在洪涝发生之后再补“欠账”,不如未雨绸缪,对大自然多一些敬畏,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多一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