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历史中的军人底色

《底色》的作者徐怀中是一位八路军老战士,经过战火考验的著名作家。对于徐怀中先生,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入伍的官兵是很熟悉的,他的短篇小说《西线轶事》被大家所熟读。《底色》这部长篇非虚构作品于2013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二年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作为西南边境那场战争的亲历者,我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徐怀中作品中的人物都能在我身边的战友中找到生活原型。徐怀中这个名字早已深入我的心中。

《底色》是描写“中国作家记者组”在1965年深入到越南南方前线,实地采访越南人民军战斗英雄及英雄集体代表,听他们讲述抗击美军侵略的战斗细节。作为组长的徐怀中带领一行人,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惊心动魄,这也为《底色》增添了不少光彩。动人心弦的战争故事使读者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被吸引到书中,在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底色》史料极为丰富,是作家深入越南南方采访的真实记录,也是中国军旅作家在时隔50年之后,对那段历史的生动记录与深刻思考。作者聚焦战争中的细节,塑造了一系列平凡而又传奇的战地英雄形象,用冷峻而富有情感的笔触,讴歌了军人的铁血精神和家国情怀,是近年来军旅文学收获的一部厚重之作。

年少的时候,父亲单位有很多从当年战场下来的高炮部队的老兵,常听他们讲在战场上的故事。16岁时,我幸运地来到了这些老兵曾经战斗过的英雄部队,从前所听到的故事更加明了和清晰,我还见到了心中向往已久的一等战斗功臣。18岁那年,我上了战场,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带着这些厚重的生活体验,读着《底色》,对那些渐渐远去的情景却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战争并没有远去。《底色》的主题是以战争来反观和彰显人性,做到了睿智、通达、深刻、犀利。

战争是可怕的,但对军人来说又是“磨刀石”。没有经过战火洗礼的军人,好比一位武士号称自己多么英勇,却从来没有上过擂台与对手博弈过一样。只有经过了战场的历练,才能成为一名“经历完整”的革命战士。这是我读《底色》一书最直接的感触。中国是一个正在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独立、领土完整、防止外来势力侵略、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是军人的神圣使命,随时要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保卫世界和平。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