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执行工作可以探索 “最多跑一次”改革

  当前,相较人难找、财产难查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执行难,因主观因素造成的执行难现象更应引起重视:从立案、调查到财产处置,有些当事人在执行程序中多次往返跑,由此对法院执行工作发牢骚也就不足为怪了。执行工作如何赢得当事人的理解与信任?笔者以为,在努力解决客观困难的情况下,尚需从主观上端正态度。

  近年来,全国多地政府部门深入实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探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倒逼办事效率提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广受点赞。“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适用在法院的执行程序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执行程序的“最多跑一次”,是指以司法便民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交替融合,采取即来即办、协助代办、化繁为简、一次办结等措施,构筑全方位、多途径、交互式的执行服务工作体系,力争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尽量不跑腿”,从而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司法实践中,大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拓宽执行立案渠道。在原有窗口立案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网上立案、延伸立案。在法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通网上立案通道,专人负责网上材料的接收、审查和登记立案,并在立案后即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申请执行人。

  延伸执行调查触角。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拓宽执行信息接收、反馈渠道,按照节点及时主动披露执行调查信息,及时向当事人发送告知书及案件查询密码,便于当事人获取执行流程信息。执行人员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及时发布财产查控、房产腾退、评估拍卖等公告以及相关法律文书,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电子邮件等交互形式接受当事人线索举报、财产申报等。

  优化执行处置方式。借助QQ多方视频聊天、微信群聊等渠道,为异地当事人执行和解提供便利,并对过程予以电子化全程留痕、存档。运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取、发放执行款,同时以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提示。

  畅通执行沟通路径。健全12368司法服务热线功能,开通“执行微法院”平台,结合执行事务中心接待窗口,实现多途径、多渠道“线上+线下”接受当事人的涉执咨询、信访、投诉。推行满意度测评,对信访投诉率高的执行人员实行定期通报制度,避免消极执行、选择执行、乱执行现象。建立电话回访当事人制度,由专职人员在案件办结后就执行人员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电话回访。

  要兑现“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庄严承诺,必须再加压力、再挖潜力、再聚合力,让当事人以最小成本又快又好地实现胜诉权益,广泛争取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的认同、理解和支持,以此进一步树立执行权威、增强司法公信力。(周凌云 邱 强)

执行工作可以探索 “最多跑一次”改革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