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视点

文化视点:“我们追求有价值的收视率”

文化视点:“我们追求有价值的收视率”

专家评议中国电视节目如何创新创优?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15年05月30日 17:23:07     手机看新闻    我要投稿     

飞信报料有奖

中国电视如何走出复制翻拍、同质化的困境?收视率面前,有思想的节目如何能叫好又叫座?当真人秀对准的是普通人的真情实感时,效果又如何?在29日召开的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研讨会上,《开讲啦》等6档优秀电视节目的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同与会专家一道,探讨怎样才能制作出更多品质精良、形态鲜活、创新创优的电视节目。

收视率面前 电视节目该拒绝“思考”?

“按照收视率的逻辑,‘电视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观众就换台’,电视注定要热闹而拒绝思考吗?”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认为,以中央电视台《开讲啦》、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为代表的有一定思想性的电视节目,成为冲破收视率牢笼的成功案例。

在《开讲啦》的舞台上,没有提示器,没有演讲稿,15分钟的即兴演讲时间里,嘉宾只能独自一人站在舞台中央——这却是一种最真实的状态。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表演艺术家李雪健,到篮球巨星姚明、神探李昌钰、宇航员杨利伟……各个领域的140余名嘉宾,在节目中真诚分享了他们的不同人生。

有思想的节目不是艰涩的话语和生硬的表述,有贴近性的语态才更容易让思想迸发巨大能量。令中国地质大学研三学生夏凌娟印象最深的一期公开课中,一个有关财富观的问题引出现代青年人对财富的追求高于对健康的诉求这一社会现状。“对此,嘉宾汪建老师告诉大家要克服浮躁,管住嘴、迈开腿,追求精神财富,令我受益匪浅。”夏凌娟说。

“中国电视不能做收视率的奴隶。”时统宇认为,毫无思想性的节目好比得了软骨症,我们要将更多有思想、有筋骨的电视节目呈献给观众。

作品的真正情怀就在老百姓的故事里

近年来,对一些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指责声不断,真正反映老百姓真实生活的节目在哪里?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周然毅认为,央视的《等着我》,北京卫视《生命缘》和东方卫视《急诊室故事》为代表的三档节目,真实纪录反映普通人的人生经历,道出群众心声,抒发百姓情怀,用温暖、坚强、友爱的质朴情感感染和打动了观众。

新一季《生命缘》里,讲述了一名身患脑瘤的6岁女孩丹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主动捐出自己的器官,成功救治了5名患儿的感人故事,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周然毅认为,这档在同时段收视排名前三、网络点击率过亿次的电视节目,用直抵人心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以生命的名义传递真善美,普通百姓的故事蕴含真情实感,这才是我们追寻的有价值的收视率。”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邵晶如是说。

勇于创新方能化蛹成蝶

一直以来,中国电视复制翻拍问题屡被诟病。“同质化现象是中国电视的一个普遍现象,一个好节目来了,大家都去拷贝,或者引进成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说,《最强大脑》等节目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传媒人的再创能力,并且在节目中深深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

“《最强大脑》虽然是一档引进版权的节目,但实际上对原版节目做出了颠覆性的本土化改造。”江苏卫视频道总监李响说,“一档科学节目,引起全民围观,‘让科学流行起来’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大学教授的加入,让科学从幕后走向台前,也增强了节目的学人气息和科学精神。”俞虹认为,节目中众多最强大脑的奇人出现,更让人们发现了人自身的潜力和奇迹,领略到科学的魅力。

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透露,总局正在研究制定推进节目创新创优的指导性意见,要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充分调动有利于创新创优的各种积极因素,并将着力优化节目的整体布局,让更多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节目进入好时段。(新华社北京5月30日专电)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姜潇    编辑:李 建    责任编辑:李 建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