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视点

文化视点: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合理利用

文化视点: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合理利用

2014-07-25 13:02:09    华夏经纬网

  新华社银川7月24日专电 题: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合理利用

新华社记者艾福梅

  仅仅依靠各级财政,要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并不现实。作为世界文物大国,中国一直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却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刚刚在宁夏银川结束的加强文物合理利用工作交流会是中国文物部门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性专题会议。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就整体而言,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文物合理利用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积极探索、加快推进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当前文物利用工作也存在着两方面突出问题,即利用“不够”和利用“不当”的问题。

  所谓“不当”,一是对一些热门景点不加限制的过度利用;二是只为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甚至改变文物的公共资源性质,变为私人会所等;三是对文物的利用存在简单化、雷同化乃至庸俗化现象。

  其中“将文物变为私人会所”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最大诟病。近些年,从北京文保单位嵩祝寺及智珠寺改建为高档餐饮会所,到重庆文保单位“刘湘公馆”变身豪华餐厅,其中的“保护”和“利用”如同纠缠着的“死结”。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但是,鼓励社会参与的力度不够大,政策的吸引力不够强。在一些文物资源大省,较低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是建筑类文物数量甚多,不论保护还是利用,让各级财政包起来是难以做到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与利用是一条正确的路子。”励小捷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山西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已收到初步成效。曲沃县开展的古建筑认领保护,目前已有6家民营企业投资1.3亿多元进行规范修缮,而且也得到了合理利用,如修缮完毕的大悲殿,已经被认领者开辟成一座富有当地特色的民俗博物馆,举办的民俗文化展览已正式开放。曲沃县政府也决定将这些认领保护的文物古建筑统一规划,串珠成线,再现古建风韵,彰显利用效益。

  励小捷认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合理利用这项工作比较复杂,运作中要非常审慎。一方面由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选择部分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向社会转让使用权,这样就把主动权拿到了文物部门手里;另一方面要体现公开公正,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保护利用的方案。

  与此同时,方案的选择与确定,要经过专家和民众代表的论证、听证,征求社会意见,避免政府部门大包大揽。而选定的方案要按照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等级,报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实施前必须与受让方签订协议,明确其保护与利用的责任和权利,不能履行合同的,文物部门可以提前收回使用权。

  “出让使用权的目的是保护好、利用好文物,而并不是用使用权换取经济收益,在多数情况下是保护责任的转让,类似欧洲实行的一欧元买一个古堡的做法。目前,广东的碉楼、安徽的古民居、苏州民居、山西曲沃的古建筑已经实行了这种认养的方式,效果是好的,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加以推广。”励小捷说。(完)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