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厂房里的“朝阳”产业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多独具历史文化和工业设计魅力的废旧工厂遗址,已经变身文化艺术园区,成为城市的文化“新地标”。
北京有798、上海有M50、杭州有LOFT49……有感于全国各地老厂区改造工程的“如火如荼”,过去的几周里,记者在省会的华药、棉纺厂、三元厂区等地,实地探访了市区工业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在这些地方,我们欣喜地发现,部分承载着市民记忆的厂区得以保留,而一些以创意机构为主体,涵盖艺术、设计等产业的“文化聚集地”正在形成,并有望在未来涵养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们邀请部分园区的从业者和专家一道,共同探讨老工厂保护的意义所在,以及如何利用好“夕阳”厂房,托起创意文化这个“朝阳”产业。
现状:
集众力打造“梦工厂”
斑驳灰暗的墙体,简陋生锈的铁梯,三元厂区里,清新、雅致的智行艺术工社,让我们第一次的老厂区探寻,收获了满满惊讶和喜悦。接下来,棉一厂里的“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基地”、上庄工业园的“独白书吧”、华药被服厂的“石家庄1958艺术园区”等,渐次为我们打开了省会文化园区的“桃花源”。
这些地方,虽然有的已经小有规模,有的还只是初具雏形。但是,它们个性化的装修风格、颇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和浓浓的怀旧氛围,已让原本荒草萋萋的老厂区,焕发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在这,不仅有怀旧情调,蓬勃的文化项目,背后还有一群专业的、有商业眼光的创意人才。“我们艺术园区不同于省会任何书画古玩城等经营场所,它定位于以艺术家为单位,用当代性、原创性和前卫性打造具有时尚策源地、活动聚集地和城市外景地功能的省会‘地标’性项目。”1958艺术园区创始人之一、画家树青告诉记者,从一开始,他们的目标就很清晰。
因为有了北京798这个成功的标杆,该园区在设计文化园区之初,就有很多的艺术家和企业主动找上门。“园里有一个众筹性质的私塾,不到三天就筹足50万元,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大家对本地老厂区的‘华丽转身’,报有极大的改造热情和信心,都想合力将其打造成省会的文化‘梦工厂’。”
意义:
留下时代“文化符号”
“我年轻的时候,就在棉纺厂车间上班。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每次从棉一立交桥底下经过,总会想起上班的日子,耳畔仿佛还有机器的回响。”市民崔建婷说,在棉纺厂工作的日子,是她最快乐幸福的时光。与同时期老工厂纷纷倒闭,最终消失不见的命运相比,“如今看到我们厂成了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基地,自己偶尔还能走进去呆一会儿,心里感觉很安慰。”
保留老厂区风貌,就是保住城市的一段历史记忆,这是各个文化艺术园区从业者的共识。上庄工业园“独白书吧”创始人牛合印说:“每一个时代的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文化,留存华药、焦化厂这些有特色的工业遗址本身,就是留下我们这个城市的色彩和文化。这就跟家庭一样,光有耄耋老人,没有活力,只剩下年轻人,也没有意思。走进一个城市,既有特别现代、时髦的建筑,也有带着历史沧桑感的老建筑、旧工厂,能显出一个城市文化的包容和积淀。”
“现在讲究低碳、环保,绿色崛起,拆掉重建,远不如在保留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改造。”牛合印感叹,有些老工厂本身就是艺术品,这远不是几个崭新的城市综合体能代替的。当然,园区如果只做纯艺术,难免有点曲高和寡,但如果把艺术和商业结合,让两者并存发展,这就是双赢。“你看看纽约的Soho,法国的左岸,德国的鲁尔区,都是有画廊,也有餐厅,很和谐,很艺术。这些地方与生俱来的历史沧桑感,即使是一个初次到访者,都可以透过抽象的装饰,感受到钢筋水泥背后,所散发出的厚重历史。”
发展: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因为创意产业的入驻,一个个老工厂重获新生,一代“庄里人”的记忆得以留存,这样的结果无疑让人欣喜。但是,如何让这些老工厂“活”得出彩,成为具有石家庄特色的“艺术区”,也成为了相关从业者和专家最关心的事。
眼下,乘着创意产业发展的春风,省会许多文化园区,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果缺乏统筹,必定会导致同质竞争、各自为战的局面。另外,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老工厂产权归属问题就对园区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困扰。一些园区因为没有产权,扩建停车场、改造基础设施都要经过工厂产权方的同意和支持,无形中束缚了园区的手脚。从业者纷纷吐露心声:“我们迫切需要统一的规划、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这样可以让艺术家把更多精力放在创作之上,不必担忧、纠结拆迁和租金等琐碎问题。”
艺术需要交流,就像核反应堆一样,聚在一起才有聚变。仅是改造几个老厂房,吸引几家、甚至几十家创意工作室入驻,并不意味着创意产业就此诞生。文化产业园区本身只是提供了一个概念,要真正形成集聚效应,精准的定位尤为关键。长期关注工业遗迹保护利用的学者梁勇也一直在呼吁:“北京有个798,石家庄也应该创造自己的文化产业模式。我们可以在一些工业遗址之上,做一个民间博物馆群,里面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加上修学、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培植城市旅游新的亮点,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优化市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