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浓墨重彩思乡情
煤是黑色的,墨也是黑色的。煤燃烧可以产生热量,暖热我们的身体;墨入纸可以留住回忆,温暖我们的心灵。煤与画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美术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矿区画家群。昨日,井陉矿区举办首届矿区籍画家作品邀请展,将散落在祖国大江南北的“矿区画家”聚集家乡,用一幅幅画作描绘出故土深情。“矿区这片沃土养育了我,使我走上艺术之路,这里才是我的根。”著名画家梁岩道出了矿区画家群每个成员的心声。
“煤矿画派”渊源已久,如业界熟知的谷彦儒、谷文达、胡楼楼等画家,都是矿区美术界的前辈,今天的矿区画家群多少都受到他们的影响。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矿区的不少美术爱好者就开始了他们的艺术生涯,涌现了许多技艺超群的画家,逐渐形成了以梁岩为代表的从矿井走出的中国水墨画家群,并成为当代美坛为人津津乐道的文化现象。如今,这批画家仍然活跃在全国各地,在参加此次邀请展的23名画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就有9名,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4名,这种高水平艺术人才比例在全国也属罕见,可见井陉矿区这一方土地产生了多大的艺术能量。
留住乡愁、回馈家乡,让文艺引领时代新风尚,是此次画展的宗旨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矿区画家群则把这句话落实到实际创作中,孜孜不倦地扎根太行大地,扎根矿山矿井,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了许多无愧于时代、富有乡土气息的优秀作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晓辉对记者说:“这是一次汇报展,也是一次感恩展。无论走到哪儿,矿区的山山水水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间,习总书记的话更加激励着我们,提醒着我们紧握手中的画笔,描绘家乡的生动瞬间,为人民创作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梁岩的《家乡庙会》、王晓辉的《连山绝涧入仙图》、仇占国的《父亲》、张俊的《太行古韵》、陈卫建的《我们》、李清明的《家园》、蔡建国的《脊梁》……在这些“矿区画家”的笔下,巍峨的太行山、古朴的农家院、拿着锄头的老父亲、憨笑着的煤矿工人,甚至穿着大花棉袄的胖丫头,都透着那么一股扑面而来的乡情乡韵,让每个参观者看过去都倍感亲切。如果不是萦绕在心头的眷恋,怎会有画中的万语千言?这些画作展现的不仅是绘画功力的深度,还体现了作品本身的亲切感和亲和力,是一种对煤矿的特殊情感融入其中而产生的生命力。
矿区画家群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作为他们的创作源泉,井陉矿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不断挖掘当地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文化突围”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创建特色风景文化名片,助推矿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相信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煤矿画家们”将会用手中画笔,描绘出家乡发展过程中更多更美好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