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视点

[两会文化视点]无障碍之路的最后十米

中广网北京3月13日消息(央广都市记者周彬 王菲)这几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上听报告的照片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照片上,海迪的轮椅停在过道上,其他代表委员面前有桌子,有水杯,海迪前面什么都没有,她只能在膝盖上做笔记。

张海迪:那是第九届(全国政协九届会议)的一张照片,我坐在台下,坐在走道里,另外还有一张是我在列席人大会议的时候,在二楼横着坐在那个地方,侧着身子来听会议。但是现在已经没有那种情况了,有了变化了。我在主席台上往下看的时候,我看到曾经坐过的地方有了残疾人委员的专席,已经做了专门的栏杆请我们的几位残疾人委员在这个地方听会。

十几年过去了,不仅是人民大会堂增加了轮椅专座、开设了方便残障人士通行的无障碍通道,整个国家的无障碍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在“十一五”期间,100个无障碍创建城市的盲道建设超过4万公里,坡道建设改造超过50万处,还有超过70%的商业服务、文化体育观演等公共建筑完成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这些数据展示了各级政府为残障人士营造无障碍环境所做的努力,而接下来的几件小事,则说明了我们的努力或许还不够。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现在借助假肢行走方便了许多,但对以前使用轮椅时出现的尴尬仍然记忆犹新。他回忆起一次坐飞机的经历,等飞机降落出了舱门看到舷梯时,他傻眼了。

朱建民:如果飞机停靠不是走廊桥的,实际它(轮椅)是下不来的,那么只有通过临时组织人把它抬下来。

在飞机舱门和地面之间,朱建民轮椅的无障碍通行就差最后十米。

全国政协委员夏荣强出门靠盲杖,认路靠盲道,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去商场的经历。

夏荣强:我到一个商场去,商场前面的人行道上有盲道向前延伸,但是盲道不是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商场都有分支拐进去,都是顺着人行道的。所以要你自己对这个区域比较熟悉,到什么地方去,到什么商场去,知道它在哪一个路口旁边,那么快到的时候就自己知道快到了,那你就进去。

因为没有引导向商场的分支盲道,在人行横道和商场大门之间,夏荣强的无障碍通行差了最后十米。

全国政协委员胡志斌有时候也需要自己坐轮椅去银行办事,可这个过程也有无法通行的无奈。

胡志斌:银行没坡道的多,有那么一两个小台阶。

记者;那怎么办?

胡志斌:望着(台阶)没办法,就得找人帮忙给你推上去。上下的台阶对残疾人和腿不方便的老年人来说是非常大的困难,健全的人感觉不到,就那么几个楼梯,对于残疾人来说一个台阶、一个障碍就像一堵墙一样,就能完全把一个人跟社会隔离开。

在台阶和银行之间,还是差了最后这十米。

盲道中间楧着电线杆,坡道太陡无法使用,修好的盲道被占用……我们身边像这些就差“最后十米”却无法通行的情况并不少见。此前虽然铺设了百米、千米、甚至是万米的无障碍通道,但也许就是这“最后十米”的障碍让残障朋友望而却步,收回迈向社会的那一步。

其实早在2001年,国家建设部就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详细规范了盲道、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要求,以及城市办公科研、商业服务、交通医疗等公共建筑的无障碍建设要求,很多工作貌似做了,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刘灿认为,这是无障碍设施系统化不够和相关部门重建设轻管理导致的。

刘灿:从具体建设这块,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就是这些无障碍设施的系统化协调性还不够。

记者:具体来说呢?

刘灿:比方说盲道的设施,它是需要连贯的,如果哪个地方出现一个断点就影响它的使用了,不能让盲人走到一个地方就走不过去了,下一截就不行了,必须连贯的、系统的。(这是)配套性的问题,系统化的问题。再一个问题就是重建轻管的问题,设施建好了,但是维护管理是个问题,我们有的时候看到建设好的盲道被有的人占用了,或者是垃圾箱、或者是小摊贩,这就是管理的问题。怎么能让建设好的设施真正发挥它的效益?所以不光是建设,还要加强管理和维护,加强养护,让它很好地发挥作用。

只建不管,或重建轻管,说白了,就是个别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滥竽充数,建设管理部门执法不严。对待国家强制性建筑规范应付了事,敷衍塞责,是对法律的亵渎,也是没有真正地理解和关心残疾人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最后十米”的距离,不仅仅是残障人士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更是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中国在2007年签署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确保残疾人能够独立生活和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无障碍地进出物质环境,使用交通工具等。《公约》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它把为残疾人营造无障碍环境提高到社会认识层面,促使无障碍建设成为社会自觉行为。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说:

张海迪:说“麻烦您,请您帮我抬上来好么?”事实上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作为轮椅上的人,你向别人请求的时候你的内心事实上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呼吁的包括在机场、车站、码头实施无障碍设施,不仅仅是我们为了这一代的残疾人,我们要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我们的父母会老的,他们会有不方便的时候,我们的兄弟姐妹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他们可能也会遇到身体的不便,更不用说残疾人,所以这是个公共的大事业,所以我们要做好,并且我们这一代人做好了,我们下一代残疾人才不会像我们曾经一样失去尊严,失去自尊。剩下的不管是最后十米也好,还是几米,都是我们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在无障碍建设的道路上,我们用十几年时间跑了数万米,我们没有理由不接着跑完这最后的十米,而要想把这最后十米跑得精彩,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关注,和更坚定的信心。

张海迪:我希望我们很多的残疾人兄弟姐妹不要再想我们所经历过的那些日子,就可以脸上带着微笑,有能力的残疾人可以自己转着轮椅上坡道,上厕所,去看电影,去银行……这样有私密的地方,所以我们的努力就是能让残疾人所有拥有的权利都能够实现。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让每一个残疾人兄弟姐妹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记住,是“每一个”。

netease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