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电影背后的恐怖历史:真实得令你毛骨悚然
文 | [日]中野京子
历史剧应该是很多人了解历史的入门教材,但有时电影也会为了追求娱乐性而无视史实,所以对电影情节照单全收是很危险的。
美国的女巫狩猎1692年
“女巫狩猎”——“由教会发起的、出于狂热信仰的有组织性异端者揭发行为”(出自《新明解百科语辞典》 )—— 一词可谓中世纪欧洲黑暗史的缩影。事实上,这一行径一直延续到近代,虽然规模较小,但的确曾在美洲新大陆上出现过。
说起美国最后的女巫审判,当属1692年发生在今马萨诸塞州小镇萨勒姆的事件。电影《萨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尼古拉斯·希特纳
(NicholasHytner)执导,又译为《炼狱》 ,1997 年公映]就讲述了这桩令人心碎的悲剧。
《萨勒姆的女巫》话剧剧照
世间万事皆由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这一事件也不例外。由于村里忽然起了流言,说几个年轻女孩的言行举止相当诡异,牧师便介入调查,结果怀疑是一个信奉巫毒教的黑人女奴在搞鬼。
牧师残忍地鞭打女奴,让她“认罪”,承认自己对女孩们施了魔法。而知道了这一情况的女孩子们则陷入了一种集体癔症的状态(或跌倒或尖叫抽搐) 。
这个时候,女巫研究权威、《有关妖术与恶魔附体需注意的神虑》一书的作者、伦敦皇家学会会员(美国首位入选者)克顿·马瑟(CottonMather)被请到了当地。
这位干劲十足的大师一到萨勒姆就挖出了200多个“魔鬼爪牙” ,随着严刑拷问的持续,31人被宣判死刑,其中20人被立即处刑。
如此情节发展真是恐怖至极!
村庄的气氛阴森压抑,生活里再也没有了欢声笑语。此时那些因为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引发癔症的女孩们终于清醒过来,说出了事实真相:那时她们并没有中邪,只是单纯地在玩举行仪式的游戏。而那些在拷问中被迫说谎的嫌疑人也开始在公开场合自我辩白,社会舆论终于发现了此次女巫审判的异常之处。
就这样,关在狱中的“女巫”们被全部无罪释放,数年后,陪审员们联名发表了修正自己当年裁定的文书,对此案的错误判决进行了正式道歉。(但死者再也无法复生了……)
不过让人气愤的是,那个举着权威的大旗暗中控制审判全过程的马瑟大师却未曾受到任何惩罚。他在审判宣布无效后还发表了《未知世界的惊人之事》一文,坚持主张女巫审判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一个人抱持自己所坚信的信念(且不论是对是错)这本身并什么问题,但历史一再向我们证明,如果让偏执之徒掌握了权力就一定会引发腥风血雨。
今夜是恐怖之夜,正如我命运一般……1856年
法国作家福楼拜(Flaubert)的现实主义杰作《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诞生于1856年。这部小说女主人公的原型是福楼拜父亲的学生德拉马尔医生的太太,她因为婚外情和巨额债务最终服毒自杀,这一社会事件在当时人称“德拉马尔事件”。
(电影《包法利夫人》剧照)
电影《包法利夫人》[克劳德·夏布洛尔(Claude Chabrol)导演,1991年公映]基本忠实于原著。这部影片虽然平淡如水,却透过镜头将同样会发生在现代人身上的恐怖展现在观众眼前。
一个人的命运大约是靠上帝发给你的底牌来决胜负的。无论你对这张牌有多么不满,上帝也不会为你破例重发一次。所以我们只能在接下来的人生之战中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利用这张底牌。
包法利夫人手中的底牌绝不算差。她是大农场主的独生女、长得漂亮、天生媚骨、受过修道院教育、喜爱读书、拥有充满幻想的浪漫性格……如果好好利用这些底牌,她说不定可以获得幸福的人生。
可惜的是,她无论在出牌方式还是拿牌方式上都错误百出。她的眼睛只盯着绝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结果将平庸的乡下医生误认为名医,匆匆忙忙踏入了婚姻的坟墓。她想用婚外情和购物来抹消婚姻及现实生活给她带来的失望和无聊,结果却背上巨额债务,最终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电影与原著一样,将多尼采蒂(Donizetti)的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契亚》 (Lucia di Lammermoor)作为通奏低音。影片对乐曲的运用非常出色,常常曲子过半就突然中止,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包法利夫人与出轨对象初次体验到性爱欢愉的场景。她甜美的呻吟与咏叹调的起头重合在一起,观众刚以为歌手会再深呼一口气后开始演唱,结果期盼已久的咏叹调并未出现,镜头已经切换到下一个场景。
另外女主角观看这出歌剧的场景(小说里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描写)也出乎观众的意料,影片中非但没有出现著名的“疯狂场景”,镜头根本就没从观众席移开过。
也许你会觉得导演应该是彻底放弃歌剧梗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之后,“绿帽侠”包法利医生邀请妻子和妻子未来的情夫来到咖啡馆,一个刚刚从剧场走出来的客人嘴里正随意哼唱着咏叹调的一个小节: “今夜是恐怖之夜,正如我命运一般……”
而从“今夜”起,包法利夫人也将朝着破灭的结局疾驰而去。
日式恐怖片的原点1825年
1825年,英国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俄国爆发了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则差点儿破产。那一年日本的年号是文政八年。也就是在那一年,江户的中村座里,鹤屋南北(Tsuruya Nanboku)创作的歌舞伎《四谷怪谈》举行了首演。
这则怪谈可谓戳中了日本人的死穴,女主角阿岩迅速成为鬼怪界地位不可撼动的超级巨星。迄今为止电影版已经拍了无数部,但其中堪称最高杰作的,还属恐怖与美的结合体《东海道四谷怪谈》[Tokaido Yotsuya kaidan,中川信夫(Nakagawa Nobuo)导演,1959 年公映]。
《东海道四谷怪谈》海报
故事在备前冈山拉开序幕:浪人民谷伊右卫门一心想要迎娶阿岩,却遭到对方父亲的反对。他恼羞成怒,埋伏刺杀了准岳父。
男主角虽然从一开始就为自己贴了“大恶人”的标签,但胜在英俊潇洒颜值高。这就是歌舞伎中所谓的“色恶”。在歌舞伎首演中扮演伊右卫门的是四代目团十郎,扮演阿岩的则是三代目菊五郎。听说后者是一个嫩得能掐出水的花美男,大约平日里就像希腊神话中化身水仙的纳西索斯一样自恋到不行吧。
言归正传。满肚子坏水的伊右卫门在杀人后装作一副清白无辜的样子,还答应阿岩一定替她报杀父之仇。伊右卫门以报仇为名带阿岩来到江户,两人发展成事实的婚姻关系(没有正式结婚),还生下了孩子。然而不久之后,伊右卫门就厌倦了体弱多病的阿岩和一贫如洗的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伊右卫门碰巧在街上救下了被黑道纠缠的富家千金阿梅。阿梅对俊美挺拔的伊右卫门一见钟情,而伊右卫门心中也打起了小九九: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人生巅峰的大好机会,不就在眼前嘛!于是他下定决心除掉碍眼的阿岩。
对一切浑然不知的阿岩喝下了丈夫给她的药,据伊右卫门说这药有助于产后康复(其实是剧毒)。药汤刚刚下肚,阿岩的脸开始剧烈疼痛。她拿起镜子想看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却看到了一张溃烂红肿的丑脸,根本不像是她自己。即使脸已经毁了,至少也要将长发梳整齐。阿岩这么想着,便拿起梳子梳头,然而这一梳子下去,大把大把的头发开始往下掉,镜子里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像怪物了……
看到阿岩这副惨状,开妓院的宅悦忍不住道出了实情,阿岩一边厉声诅咒伊右卫门:“我恨你,伊右卫门大人,此仇不报我死不瞑目!”一边咽了气。
接下来的剧情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伊右卫门在与阿梅成亲的当夜看到新婚妻子的脸变成了阿岩的脸,他惊恐之余挥刀就砍,可没想到杀死的却是阿梅。各种恐怖的现象接连在伊右卫门身边发生,直到把他逼上绝路。
与好莱坞恐怖片喜欢用大音量吓人的风格不同,这部电影可以带你领略如日本天气一般潮湿黏稠、渗入骨髓的日式恐怖。该片也算得上是日式恐怖片的原点,强烈推荐。
(摘自《疯狂年代 : 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下)》,中信出版集团,本文经出版社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