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用文字记录社会实践的温度 用心感受来自草根的公益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06月29日讯 夏暑来袭,杭城的大学生们为开启新一轮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忙碌准备着,钱报第四届“我的暑期实践最棒”活动也正式启动。此次我们跟随大学生的步伐,用文字记录社会实践的温度,感受草根公益,贴近心与心的距离。

  近日,暑期社会实践方案报名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报编辑部收到不少团队的投稿。寻找东山文化、拍摄乡村教师纪录片、走进“花鼓戏”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人眼花缭乱,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部分团队的方案。

  主题:乡村教师纪录片拍摄

  团队:浙江传媒学院

  时间:7.20~7.31

  地点:云南泸西

  团队此次前往云南泸西,拍摄一个系列的纪录片,讲述云南乡村老教师和长年支教的志愿者的故事。同时,还将采访记录整理成一份简单的调研报告,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做一次支教和建立一个帮扶联系点,让孩子们了解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启程前,大学生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与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的几所学校建立联系、与公益组织达成合作意向,并在在校期间向帮扶学校寄送学习生活用品等。

  “我们拍摄的纪录片将记录乡村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队长王天坤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大一学生,他说,乡村教师纪录片拍摄已经筹备一年了,目前已经有了拍摄的中心人物。

  主题:生存挑战、授课、公益演出

  团队: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时间:7.7~7.16

  地点:江苏南京

  “艺行训练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足迹曾遍布济南、西安、长沙、重庆,今年将奔赴南京。此次,参与实践活动的24位同学将利用仅有的50元“启动资金”进行“生存挑战”,在南京生存10天,进行社会生活体验。

  团队最后参与者赚得的“工资”将作为公益基金捐赠给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同时将前往该福利院陪伴孩子们进行课程、游戏、小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助力公益。

  “我们希望通过让学生在陌生城市体验生活,进行生存挑战,加强高校大学生危机意识,让学生树立自食其力的理念,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指导老师孙梦瑶说,同时也将公益理念推行到广大学生群体中,让艺术融入公益,充满艺术。

  主题:花鼓戏保护与传承实践调研

  团队:浙江传媒学院

  时间:7.13~7.20

  地点:湖南长沙

  “我们团队所有成员都是湖南人。”因为都是当地人,所以队长罗雅玲对自己的团队很有自信,“团里有导演、制片人、摄影师、文字工作者,配置很合理。”

  此次,这群大学生将从浙江传媒学院出发,前往孕育了李谷一、谭盾、何冬宝、胡华松、谢莲英等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和100多个传统花鼓的湖南省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进行实践调研。

  出发前,来自四个学院的同学们组建了一个团队,通过资料查找和热烈讨论,针对花鼓戏现状与困境提出了系列调研方案,为实践做足了准备。

  “社会实践结束后,我们会把在实践过程中拍下的纪录片作为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宣传影像,以此来扩大传承中心的影响力,同时也向社会公众展现湖南花鼓戏的精髓和魅力。”队长罗雅玲说。

  主题:关爱残障儿童

  团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7.5~7.25

  地点:浙江杭州

  这几天,位于凯旋路的一家汽车生活馆里来了一批新成员,他们和20余名托管中心的“孩子们”一起工作、学习、玩耍,小小的汽车生活馆里时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

  这批新成员正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汽车学院的“牵手弯湾援爱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经培训后,实践小分队将在这家汽车生活馆完成洗车任务,同时给孩子们带去一些反哺课程,比如一些汽车知识,交通常识和生活实践知识等,增强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并呼吁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残障儿童。”指导老师陈超说。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