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张力也是安全阀
读者高清扬提问:在读报上网时,常见学者用“社会张力”分析社会矛盾,确有启发性,在此想求教的是,何谓社会张力?如何联系社会矛盾看社会张力?
何谓社会张力
社会张力是近来人们常用的一个词。它指社会转型过程中,因结构失衡或民众迷茫,各种社会力量呈现出一种紧张对峙的状态。这种社会张力越大,越易导致各类社会冲突。社会张力变大的原因很多,如社会分配扭曲、贫富差距过大、环境污染、价值道德迷失、利益集团僵化、社会竞争失序、民众权利意识增强等,都会累积社会张力。这也与行政权力的不作为、乱作为及官员的腐败有关。
当社会矛盾累积得越来越多,就像地震前累积在地壳下的张力,只要遇到薄弱地带,就可能导致社会的剧烈震荡。随着社会张力的变大,各地政府多把社会张力单纯地看作维稳压力,纷纷加强了维稳和控制社会的力度。然而,在很多地方,随着维稳和控制力度的增强,非但没有减少这类社会冲突,反而增加了这种社会张力的紧张度,使社会矛盾累积越深。
如何换一种思路看待社会张力
社会张力的适度存在,往往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活力,尤其是那些基于利益冲突而带来的社会矛盾,其实是一种理性力量。因为很多社会矛盾,完全可以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只要应对得当,就不可能演变为暴力与流血事件,并引起更大的社会动荡。但如果只是一味地靠强力维稳,就会让社会状况越来越糟。
社会张力的存在,还能迫使地方政府消除行政懈怠,改变地方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局面。中国目前推进改革的阻力之一,就是有些地方政府受各种利益集团的牵制,而表现出的种种不作为。来自民众的维权性抗争,无疑会推动地方政府的有效作为,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对利益机制进行调整,加快建立各种制度保障机制。
为何说社会张力有安全阀作用
社会张力从某个角度看,对社会还有安全阀的作用。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增强,当民众受到权力、资本、环境的损害时,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情绪属于常态。只要我们有一套成熟的利益诉求机制,让社会情绪获得它的诉求、宣泄和谈判的渠道,使社会张力及时得以舒解,这些社会张力便会成为社会的安全阀,使社会不至于出现更大的动荡。
(叶匡政/4月18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