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中山随迁子女访谈报告:近五成学生曾转学次数越多满意度越低

原标题:国中调发布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访谈报告指出,近五成学生曾转学—— 转学次数越多 成绩满意度越低

五成受访学生表示愿意继续留在中山上学。 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十二五”期间,中山非户籍人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并超过户籍人口,2015年末中山常住人口320.96万,其中非户籍人口162.28万,占常住人口的50.6%。中山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人数也不断增加,其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9日,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下简称“国中调”)发布《共同成长 共享和美——中山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学生和家长访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受访学生中,七成以上学生来自外省,四成以上学生在中山居住5年以上;近五成学生有转学经历,转学次数越多学习成绩满意度越低。

过半受访学生愿意继续在中山就读

为深入了解中山随迁子女的基础教育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015年底,国中调从2014年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60%以上的8个镇区中各抽取1所随迁子女小学开展调研,采用配额抽样方式选取480名学生和480名家长进行访谈,并在此基础上发布该报告。

报告显示,受访学生中,来自外省的占71.3%,来自本省外市的占23.1%,其他则为本市户籍学生;在家庭住房方面,受访学生中现生活住房是自有住房的占29.8%,租房的占64.0%,其余的则是住在亲戚朋友家或住在单位宿舍等。

国中调在调查中发现,近五成受访学生有转学经历,转学次数越多学习成绩满意度越低。数据显示,受访学生中,34.0%有1次转学经历,7.3%的有2次转学经历,5.0%有3次及以上转学经历;在问及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成绩状况的评价时,无转学经历的学生中有36.4%认为是优秀,45.7%认为是良好;而有转学经历的学生则仅有21.2%认为是优秀,48.2%认为是良好,且转学次数较多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有2次及以上转学经历的学生中,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13.6%,认为良好的占44.1%。

此外,随迁子女跟随父母离别家乡,面临新的生活环境,在居住环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与当地户籍家庭存在差异,存在诸多烦恼。报告显示,在允许多选的情况下,当问及上学遇到的主要烦恼时,52.7%的受访学生选择了成绩问题,排在生活问题和人际交往之前;有23.1%的受访者感觉自己与当地人有“差别”,11.7%对语言不通比较烦恼,9.0%表示不适应这里的生活。

不过,作为一个包容发展的城市,超过半数的受随迁子女对中山有归属感。数据显示,有52.7%的受访学生表示愿意继续留在中山上学,45.6%表示随父母(家长)的意愿,仅有1.7%表示不愿意。

半数家长领取过义务教育相关补贴

为推动义务教育逐步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山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报告数据显示,对此政策,53.1%的受访家长表示了解并领取过相关补贴,来中山务工10年以上的家长领取过此项补贴的占61.8%,而进城5-10年和5年以下的家长领取过补贴的则分别占54.2%和37.2%。

积分入学是中山市推出的又一项针对随迁子女的福利政策。2013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发文明确规定,将满足户籍学生就学需要后剩余公办学校学位的80%以上用于“积分入学”,即以积分排名方式安排外来流动人员入户、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关于上述积分入学的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国中调调查发现,仅有15.2%受访家长表示不了解;来中山务工10年以上的家长不了解积分入户政策的占11.3%,而进城5-10年和5年以下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的分别占16.8%和19.8%。

外来务工人员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选择带孩子随迁一起生活;为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选择让孩子入读随迁子女学校。报告显示,对于入读随迁子女学校的学生家长而言,对学校硬件及软件的评价满意率均超过六成。随迁子女学校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发展,学校的整体实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也得到了较多家长的肯定和认可。

最担心户口不在本地影响孩子升学

去年,来自外省的桂山中学高三学生阿婷留在中山参加了高考,这让母亲黄林(化名)非常感慨,“她总算等到了,不用再回老家。”因为5年前,没有相应的政策,她不得不带着儿子回到老家重庆求学。至今,一家四口仍分隔两地。

对随迁子女的家长而言,最让他们担忧的一直是子女的升学问题。报告显示,在允许多选的情况下,62.3%的受访家长表示对户口不在本地影响升学最为烦恼,49.6%表示对上学费用高感到烦恼;排在第三、四位的则是成绩和时间问题,24.6%的受访家长对小孩学习成绩不理想感到烦恼,14.4%对没时间照顾小孩感到烦恼。

据了解,在2013年之前,按照广东的政策,没有当地户籍,随迁子女不能在当地高考。虽然中山在全省率先出台“积分入学”制度,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入读公办学校,但异地中、高考与全省同步。2013年前,非户籍生能在本地中考,但只能填报民办高中或中职学校。

不过,据媒体之前的公开报道,广东作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入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在3年前就提出“异地高考”三步规划——2013年通过积分入户或者是高技能人才的子女可以在省内参加高考;2014年在广东居住满3年,缴纳3年的社保,其子女有连续3年的中职学籍,可以参加中职升高职的考试;2016年,所有外来人员在广东住满3年,参加社保3年,子女有3年高中学籍的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像户籍生一样报读大学。

而中山紧跟全省政策,逐步放开了非本地户籍学生的高考政策。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仅有30人选择在中山参加异地高考。2015年,全市共有18092人确认报名参加2016年高考,全市共有719名随迁子女申请在当地高考并通过审核。其中,529人就读于普通高中。(李凤祥 高薇)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