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书法“网络”老师张国成
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书法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能够在挥毫泼墨间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那一定是书写者长时间对生活感悟的沉淀吧。但就在几天前,我听到这样一段话:“不要说自己不懂书法,每个人都有一双书法的眼睛,美在哪里,哪里就是美。”
说这话的人名叫张国成,是我们106队的退休职工,别看他年逾花甲,但在铁岭市的书法界里他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张老之所以声名远扬不仅仅是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更因为他几十年来坚持自己的做人做事风格。关于张老,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给予过他不同的评价,但无论持何种观点的人,是褒也好是贬也罢,他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张老在书法上的造诣绝非常人所比。而在我看来张老就是一个奇人,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如果你不去了解,那么你所知道的也都是那些人云亦云的轶事传闻,但当你真正走进他,和他谈话,深入了解的时候,你会发现他身上闪烁着许多人性的光辉,他的许多观点和看法都饱含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神内涵,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几十年的坚持。这恰恰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
为什么我用“奇人”来形容张老,坦率的讲,我还因此特意上网在《百度百科》上搜索了奇人的解释,因为我怕这个词语不够来表达我采访张老后的感受,《百度百科》上关于奇人是这样解释的1.以不同于某种既定的类型、式样或规律的任何方式行事的人。2.在能力上杰出或引人注目的人,一个自学成功的人。3.具有某一项令人惊奇或奇特技能的人。看完这三条解释,我放心了,甚至于我感到很自豪,因为我觉得自己用对了词,把正确的词汇用在了正确的人身上。那么关于张老是如何的奇人呢?下面我就打破访谈报道的常规用别样的方式来一一和大家伙说说张老的“奇”处吧。
我们从后往前说,先来看第三条,具有某一项令人惊奇或奇特技能的人。张老在书法上的功力完全就可以称之为奇技,当然我这个门外汉的话也许不具说服力,那么我们来看看书法领域里大家们的看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丹东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东港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万民先生曾经这么评价张老的书画作品“书卷味很浓,力感很强,很沉实,有静气,自成一路。”最为精彩的是著名书法评论家岩鹰的一段话“先生师从古今各派名家,远及羲之近及启功,临摹精微神形俱备,各家各体均有建树,创作书画信手捏来自成一家,镂空书法辽北一绝。”还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精彩的评价我不一一列举,我想说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特别是书法上,因为各家各体各不相同,所以能够得到众多各派名家的称赞这本身就应该说明问题了吧。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在铁岭市一家古玩画苑里,一位藏家委托画苑为其刚刚得到的一副清末对联长卷装裱。苑主精心装裱好这四卷长对后,意外的丢失了其中一卷,找遍所以地方均无收获,最后无计可施只能托人找名家来临摹仿造,许多当时在铁岭市书法界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均来一试身手,但皆无建树。苑主绝望了甚至已经做好了卖店赔偿的准备,当时的张老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说还是个无名之辈,但毕竟常来画苑与苑主也算熟络了,一日下午,张老见苑主沮丧的神情实在不忍,就对苑主说:“要不,我来试一下?”苑主听后,睁大了双眼,重重的握着张老的手,就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用不是很肯定但又充满希望的语气对张老说:“老哥!您行吗?”张老只是说:“试试吧!”于是当着众人的面拿起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当大功告成之后放入原卷之中一对比,真是难辨真伪啊。后来的事不用我说大家也都能猜到了,经此一事,张老在铁岭市书法界的声誉就迅速的传开了,而且越传越广,越传越响。
那么既然张老的书法功底这么强,是不是某位名师大家的徒弟呢?好,我们现在来说关于“奇人”的第二条解释,在能力上杰出或引人注目的人,一个自学成功的人。张老告诉我,他小时候受他外公的影响很深,他的外公在旧社会是一个靠在天桥下给人家画年画,写对联糊口的艺人,一开始他也只是对画画有兴趣,并未对书法有深层的练习。但毕竟耳读目染,偶尔也写一些,1961年他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缘,一个他的同班同学把张老的字拿给了同学的姥爷,当时鲁迅美术学院的一名书画老师张继昌,张老师觉得张老的字写得有几分特色,便写了封信对张老的字给予了建议。从此张老便于张老师通过书信往来学习与研究书法。但张老对我说,可惜在那个年代他与张老师从未见过面,这一生都没见过启蒙老师的面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件憾事。毕业后,张老参军了,67年的时候还参军过“援越抗美”的战争,他在军中的时候就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所以队伍里的许多标语,通知,文件之类的东西都是他来执笔。退伍之后,他还干了许多年的电影放映员,在后来才扎根到咱们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六队,几十年来他从未放弃写字,他写过的字数也数不清,他自己也说写字能给他带来快乐,让自己矜躁俱平,修身养性。咱106队的老领导们也都知道张老有这方面的才能,也确确实实是因为爱才,在他退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办公楼二楼的那个原来他的办公室一直都留给了他,只有他有钥匙,不让别人打扰,让他静心练字。当说到这些的时候,张老也对我说:“咱106队对我是真不错啊,真挺感激队里的!”这就是张老,未曾拜过名师,几十年全凭自己的苦练与执着,在辅以他本身的天赋,造就了现在的他—“奇人”!
自古以来但凡有大才大智者,皆性格或怪异或狂放或不羁。同样张老亦是如此。他就是一个真实的“以不同于某种既定的类型、式样或规律的任何方式行事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张老一生未曾参加过一次书画比赛或书画展览。这事听起来就已经让人感到惊奇了,但他确说写字是一件陶冶情操的事,是一个写给自己的东西,是一种心灵上的净化,如果拿出来参加比赛就偏离了写字的意义。更奇的是,他07年的时候开始学习上网,在新浪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取名《拾叶斋》,时至今日点击率已超过70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络红人,但博客介绍里却有这样一段话“无名无利又无求,半梦半醒度春秋,自娱自乐书画癖,亦俗亦雅自风流。”我问他,您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做为您的博客名啊?张老告诉我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把它比做大树,那么书法只是这棵树上的一个小树枝,但就是这小树枝也生出了许多的叶子来,但现在的这个时代人们把太多太多我们传统的东西给弄丢了,所以他不求别的,只求能尽自己的力量多拾起一些被人们遗忘的叶子来。他还开通了3个QQ号码,免费教授书法技巧,这3个QQ号的好友基本都加满了,每天相他请教书法的人多得有时候都忙不过来,但他依然乐此不疲,热心的帮助着每一个想好好练习书法的人。这些奇事也只有在张老这样的奇人身上发生,但如果和下面这件奇事相比,上面那两件事都不算奇了,张老几年前在铁岭市银州区新华街附近的小区里租了一间六十多平米的房子,开了间“门诊”!但这门诊奇在不给人看病,专看“书法病”。几年来,到过张老“书法门诊“寻医问药的人不少,其中也不乏小有所成书法家,但张老看起“病”来那可不含糊,一点都不客气,往往一针见血说得人下不来台,但张老却说,有些人练了很久很久,其实有很多都犯了练习书法最基本的一些错误,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在赞美中练习,他们还以为是对的,既然找到我这来了,那我这老头子不点醒他,那他在练多久也没用。但挑毛病不是目的,我租房子创办书画门诊,既不挂牌也不盈利,为的就是偶尔能和几个爱好书法的朋友在一起切磋技艺,我就挺满足的了。这就是奇人张国成老先生的话。当然这是我认为的“奇”。其实,关于“奇”字张老也有他自己的理解,在他一篇名为《论书杂谈》的文章里是有过描述的:作书如用兵,其法正奇,正乃步伍分明,阵容严肃,奇乃千变万化,出入鬼神。初学宜正,纯熟后宜奇;作端楷宜正,狂草宜奇,若正奇相参,必出妙品。
不知不觉间写了很多,但似乎又觉得没写什么,也许是因为访问张老时给我的感触太深了,信息量太大了,以至于我生怕写不好这篇稿子,对不起那一下午张老和我的谈话,但无论如何,这就是我身边的奇人—张国成。在即将收尾的时候,我想用张老先生的一首诗作为结束语:“信手涂鸦数十年,无名无利不怨天,金石书画未得趣,闲来无事解心烦。”